秋粮生产进入中后期是怎么回事,关于主产区秋粮收购进度的新消息。
2022-09-01 19:44:53
地区土壤墒情适宜,秋粮作物长势良好,夏玉米正处于籽粒形成期,大豆处于结荚期,水稻处于灌浆结实期,此期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地区土壤墒情适宜,秋粮作物长势良好,
夏玉米正处于籽粒形成期,
大豆处于结荚期,水稻处于灌浆结实期,
此期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也是病虫害防控、防灾减灾的重要时期。
为有效应对干旱、洪涝、冰雹和病虫害等灾害影响,充分发挥科技对稳粮保供、减损增效的重要作用,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现对秋粮中后期提出如下管理技术要点:
中后期是指大豆结荚鼓粒期、玉米籽粒形成至成熟、水稻灌浆结实期。生产管理上应以“防早衰、促穗大、增粒重”为主攻方向,落实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措施,确保穗大、粒多、粒饱。
(一)叶面喷肥。观察植株长势,若出现缺肥症状,应及时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来补充营养,延长叶片功能期,加速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二)病虫害防治。针对大豆病毒病、叶斑病、烟粉虱、食心虫、豆荚螟,玉米锈病、褐斑病、穗腐病、草地贪夜蛾和水稻纹枯病、叶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统一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应积极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安置杀虫灯诱杀金龟甲、棉铃虫、斜纹夜蛾等成虫。
(三)浇水排涝。大豆鼓粒期、玉米粒期及水稻结实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根据墒情及时浇水,防止干旱影响灌浆。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渍涝,要采用机械排水或挖沟排水等措施,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水稻灌浆处于高温季节,植物蒸腾和蒸发量大,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应对稻田进行浅层灌溉,保持田间干湿,促进根系发育,通风换气,以提高产量。
秋粮生长中后期,旱、涝、风、雹等灾害易发,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各项措施落实,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
(一)高温干旱。秋粮生长中后期气温偏高,应注意防范高温干旱,加强监测预警,指导农民及时灌溉,以水调温,适时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性。
(二)渍涝。秋粮生长中后期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概率增加,局部可能发生较强洪涝灾害,造成农田积水。对此要做好防涝预案,及时清沟理墒,抢排明水,降低土壤湿度,增加通透性,防止渍害发生。
(三)倒伏。种植密度过大、茎秆细弱、茎腐病和玉米螟发生严重的玉米地块,在强对流大风降水天气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发生倒伏,植株可以重新站立的,应用竹竿敲掉植株积水,促进生长恢复;茎折严重影响产量的,要及时去除,翻耕晾晒整地。
适期收获可以确保充足的灌浆时间,增加干物质积累和运转,提高籽粒成熟度,充分发挥大豆、玉米、水稻等品种的高产潜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在大豆、玉米完熟期进行收获。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和种植模式,合理调配机械,适期规范收获。收获时,要积极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加强对机手的培训,确保玉米秸秆切碎抛匀,深翻时应添加尿素和腐熟剂,加快秸秆的分解,提高地力水平。
(一)先收玉米后收大豆。玉米在完熟期收获。4:2模式选择整机宽度小于等于1.5米的2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若大豆出现倾斜或倒伏情况,应在玉米收获机上加装分禾器。
(二)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大豆叶片全部落净,摇动有响声时收获,4:2模式选择割台宽度大于1.4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若玉米植株出现倒伏,在大豆收获前对倒伏玉米进行人工清理。
(三)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成熟,可用大豆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收获。
来源:日照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各地秋粮收购进展顺利
中国日报12月4日电(记者 王晓东)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近期随着秋粮集中大量上市,各地秋粮收购进度进一步加快,秋粮收购总体平稳有序。截至11月底,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6803万吨,同比增加1190万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今年以来,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均有所上涨。据监测,目前主产区中晚籼稻和粳稻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每吨2782元、2775元,与上周基本持平;玉米2405元,上涨1.4%;大豆5100元,上涨2%。从调研情况看,农民对当前粮价普遍认可,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户纷纷表示今年玉米价格好、收益不错,愿意及早售粮变现,售粮比往年更为踊跃。
今年夏粮和早稻收购中,启动托市预案的范围较往年大幅缩小,市场化收购价格高,有利于农民增收。秋粮上市以来,只有黑龙江省启动了粳稻托市收购,目前仅收购1.3万吨,收购数量较往年明显减少,其他稻谷产区后期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今年中晚稻市场化收购也将成为主流。此外,今年粮食市场行情较好,贸易企业、加工企业入市积极性高,经纪人参与收购也比前两年要活跃一些,再加上农民认可当前市场价格,秋粮刚一上市就很快迎来了售粮高峰,较往年有所提前,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
秦玉云表示,总的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六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能够满足一年以上消费需求。虽然政策性库存有所下降,但企业商品库存和农户存粮数量不同程度增加,库存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入统企业的自主商品粮食库存同比增长了32%,今年农户和经纪人存粮数量也增加较多。这有利于推动形成藏粮于民、藏粮于企的新格局,持续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韧性。
同时,国际市场供求宽松,部分农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10月预计,2020/21年度全球谷物产量27.6亿吨,消费量27.4亿吨,期末库存8.9亿吨,仍延续宽松格局。当前小麦、大米、玉米等品种国内外价差分别为每吨333元、16元、609元。
由于进口成本优势明显,今年以来玉米及高粱大麦等替代品进口增加较多,据海关统计,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已达2000多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秦玉云介绍道,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抓“六保”和促“六稳”决策部署,把秋粮收购和保供稳市作为当前粮食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抓好抓实。在持续抓好秋粮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的同时,督促指导各地重点加强庭院科学储粮技术指导,避免出现霉粮坏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合理把握政府储备吞吐节奏,强化监测预警和监管,密切跟踪秋粮收购进展和市场形势变化,加强分析研判,加强对秋粮收购和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恶意炒作、哄抬粮价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