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忆中的中秋味道是什么,你记忆中的中秋味道是什么样的
2022-09-10 16:10:04
1912年的中秋,鲁迅独自客居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鲁迅记得的是家乡的祀月风俗,其弟周作人,则对中秋的味道,记忆尤深。他的《儿童杂事
正文摘要:
1912年的中秋,鲁迅独自客居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鲁迅记得的是家乡的祀月风俗,其弟周作人,则对中秋的味道,记忆尤深。他的《儿童杂事诗》中有一首《中秋》诗写道: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中秋的吃食甚多,小的时候,每逢中秋,总要大吃一顿。其实,中秋的味道,不光是月饼,也不光是吃食。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你记忆中的中秋味道是什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李慕尚
1912年的中秋,鲁迅独自客居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怀乡思亲之情跃然纸上。鲁迅记得的是家乡的祀月风俗,其弟周作人,则对中秋的味道,记忆尤深。他的《儿童杂事诗》中有一首《中秋》诗写道: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素夹沙。
中秋的吃食甚多,小的时候,每逢中秋,总要大吃一顿。其实,中秋的味道,不光是月饼,也不光是吃食。
中秋节,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赏桂花、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等等 。
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演变而来。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又正好处于秋季的二分之一日,所以又被称为“中秋”。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最初这一天是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日子的,后经慢慢演变,一直到了唐代,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中国北方地区已广为流行。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文人的诗文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词句。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糅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晓”。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写中秋的诗词,就有多首,如《水调歌头》《中秋月》等,他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直被人们吟诵至今。
吃月饼、赏月也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则会举行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群众载歌载舞。
在韩国,中秋也称为“秋夕”,是一个祭祀的日子。秋夕祭祀一般以大家庭为单位,大家聚在一起悼念逝去的祖先,为家人祈福。供桌上的供品也比较丰富。秋夕也是一个感恩秋季收成的日子。韩国有句谚语“不需多、不需少,只愿如中秋”。意思是希望能像丰收的中秋时节一样不愁吃穿,世世代代过上好日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此时犹记得去年中秋登山望月的情景。难得的“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一轮圆月高挂,天空中有道道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色中。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媚。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但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并不妥当,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朦胧。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可是却独具一分情调。
中秋是有味道的,中秋的味道,就是团圆的味道,就是祈福的味道。
你记忆中的中秋味道是什么相关阅读:
难忘儿时中秋的味道
小时候,中秋节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节日了,老百姓对中秋节的重视程度仅亚于春节。所谓重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父亲和母亲一起忙活出一顿好吃的,来满足家里孩子们肚子里的馋虫。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中秋节正赶上家里收花生,大部分的花生已经进家了,但是地里还是会有零零散散被落下的花生。于是母亲吩咐我们三姐妹拿着个篮子,到地里去把散落的花生捡回来,她则留在家里,收拾我们家那只已经病了几天,救不活的母鸡,并且承诺,等我们捡完花生,到家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吃到美味的鸡肉了。小时候,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鸡肉了,因为都是自家养的鸡,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有鸡肉吃,平时只有哪只鸡生病了,母亲想尽办法也救不活的情况下,才会有鸡肉可吃。
所以,因为有鸡肉的诱惑在等着我们,也不觉得捡花生辛苦和无聊了。我和二姐在大姐的带领和严格监督之下,一上午,竟然捡了大半篮花生。大姐在地里,检查了几遍,发现真的没有遗漏的花生,才放心地带我们回家了。 刚走到家里的院子,就闻到了浓烈的鸡肉的香味。走到厨房,发现母亲正在掀开锅盖,父亲正在给土灶里添柴火,直到现在,每次回到老家,看到这种情景,心里都会充满了幸福和安定的感觉。真希望时间就定格在这个时刻。
终于鸡肉被端上了桌,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自认为肉最多的鸡块,放到嘴巴里,先嘬一口汤汁,哇,真是鲜到骨子里,那一刻,感觉这块鸡肉真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了。 我们一家五口人就这样,一起围坐在长桌旁,一起评论着鸡肉的美味,其乐融融,简单而幸福。
午饭过后,我们这里中秋节的另一个习俗就是晚上要吃各种水煮,有煮花生,煮玉米,煮青豆,煮芋头,煮红薯等等,只要家里地里有的,统统扒出来一些,洗干净,放到锅里煮。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着月饼和各种水煮,讨论着今年的月亮够不够圆,真是惬意地很。
小时候,每年的中秋几乎都是这样过的,只是后来到外地读大学,又在外地工作,外地没有老家的那些风俗,有的时候,中秋节吃块月饼,这个节就算过去了。在外地工作多年之后,回到老家,每年的中秋节,也还是这老一套,只不过我们姐妹都各自成家,即使中秋,也聚不齐到一起。
只有这个时候,才突然醒悟,儿时中秋的味道,不是那鸡肉的美味,也不是那水煮的香甜,而是一家人围坐在父母身旁,简单的满足和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