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重拾宫灯老手艺 “灯笼饭”带动逾千名村民就业
2022-09-09 11:55:50
邢台9月9日电 (张鹏翔 杨超)“先套上绒布,再撑开骨架、调匀间距,贴好金线和云花,一个成形的灯笼基本就完成了……”秋日,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骆庄乡达二村,灯笼加工户赵朝军正在通过手机直播“教学”。
赵朝军是任泽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他所在的达二村是该区宫灯文化起源地。赵朝军说,明清时期,当地村民为了庆祝丰收与团圆,会在街上悬挂木制宫灯,宫灯制作技艺由此传播开来。
邢台市任泽区骆庄乡达二村村民正在制作灯笼。 宋杰 摄作为达二村第一批吃“灯笼饭”的人,赵朝军说,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村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乡亲们只能靠庄稼地生活,许多人选择外出打工。同样在外打工的赵朝军发现灯笼的商机,决定重拾这门老手艺。
凭借精湛的手艺和对质量的严格把控,赵朝军制作的丝质灯笼很受市场欢迎。眼瞅着赵朝军从灯笼制作中尝到甜头,乡亲们随后跟着干起来。
邢台市任泽区骆庄乡达二村村民正在制作灯笼。 宋杰 摄“一般加工和销售集中在下半年,但是上半年我们也没闲着,到各地走访市场,了解时下的热门款式,找准顾客需求。”赵朝军说,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制作出钢架灯笼、LED旋转灯笼,根据骨架长度,售价从每对10元到2000多元不等。
历经30多年发展,达二村的灯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实现了骨架制作、印花烫染、灯笼拼装等“一条龙”式生产,产品销往北京、山西、湖北、内蒙古等地。“灯笼可是俺们村致富路上的‘领航’灯。”赵朝军一脸自豪,凭借这门老手艺,如今村民的日子过得像灯笼一样红火。
邢台市任泽区骆庄乡达二村村民正在制作灯笼。 宋杰 摄行走在达二村,不难发现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生产灯笼。“别看我岁数大了,往灯笼上粘祥云,一天能赚70多元,一个月就是2000多元。”79岁的冯雪芬笑呵呵地说。
老手艺重回后,如何把宫灯文化发扬光大是赵朝军思考的问题。他说,目前他开通了网络直播平台,除了现场展示制作技艺,更多是讲解灯笼的起源、文化等,旨在让更多人喜欢并传承下来。
“目前,全乡现有灯笼制作工坊60余家,年产值达6000万元,带动周边村庄千余名劳动力实现就业。”任泽区骆庄乡乡长马兰表示,未来该乡将建立宫灯产品研发中心,利用声、光、电及现代科技,使宫灯制作向空间艺术发展,同时开发文创产品,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