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商 品 分 类

原来每个人都有收集癖,人为什么有收集癖

2022-09-05 21:58:17
摘要:

“断舍离”,这个词经常可以听到,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主张“极简主义”的书籍杂志,“100个收纳实用方法”,也许就在你的浏览器收藏夹里。然而,要真正做到“断舍离”,却困难重重。有人说,一个主要原因是,每

正文摘要:

“断舍离”,这个词经常可以听到,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主张“极简主义”的书籍杂志,“100个收纳实用方法”,也许就在你的浏览器收藏夹里。然而,要真正做到“断舍离”,却困难重重。有人说,一个主要原因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没有用处,又舍不得扔的“垃圾”。有人在微博上征集大家奇怪的收藏癖好,结果,“奇怪”的程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的。比如收集啤酒罐的,为了多得啤酒罐,天天要强迫自己喝酒。还有收集各种各样的演出票,车票,火车票的。罗恩每年大约添置120个小矮人,而他的近期目标是收藏总数超过两千个。
原来每个人都有收集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断舍离”,这个词经常可以听到,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主张“极简主义”的书籍杂志,“100个收纳实用方法”,也许就在你的浏览器收藏夹里。然而,要真正做到“断舍离”,却困难重重。有人说,一个主要原因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没有用处,又舍不得扔的“垃圾”。

有人在微博上征集大家奇怪的收藏癖好,结果,“奇怪”的程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的。比如收集啤酒罐的,为了多得啤酒罐,天天要强迫自己喝酒。

有收集笔的,各种各样的笔,看得人眼花缭乱

收集的乐趣不是在于使用,而是,就只是放在那里默默看着,都很开心。还有收集各种各样的演出票,车票,火车票的。

总而言之,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特别是小时候没有满足的东西,等到自己长大了,就会妥妥的收集起来。例如很多80,90后好像都喜欢收集变形金刚。

女孩子可能更多的收集一些化妆品,文艺范的东西。

这些收藏都还算正常,BBC也做过一部很有意思的纪录片,名字叫《无法停止·病态收藏癖》,里面所记录的那些“怪人”们不仅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藏品,他们的藏品还非常奇怪。比如说,喜欢1725个小矮人的英国人。

罗恩已经是世界上收藏小矮人数量最多的人,但是他并不满足。罗恩每年大约添置120个小矮人,而他的近期目标是收藏总数超过两千个。

或许有人会问:这种奇怪的收藏癖好,他是不是一个离群索居的怪人呢?

其实并不是。在生活中,罗恩很乐于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小矮人,而且,他并不打算孤僻地和自己的一屋子小矮人过一辈子,他想要让更多人知道他的小矮人们的故事。所以,他筹划了一个罗恩的小矮人博物馆。

美国弗罗里达州的芭比娃娃收藏者劳瑞,收藏了将近3000个芭比娃娃。劳瑞对于芭比娃娃的痴迷开始于25年前,她的收藏品来自于世界各地,包括日本、法国、挪威等国家发售的限定款。

而劳瑞的丈夫杰则对她的收藏爱好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奇怪的收藏除了小矮人和芭比,还有吸尘器。英国人詹姆斯不仅收藏了322台吸尘器、成为了拥有吸尘器数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还开了一家店铺,提供修理和翻新吸尘器的服务。他收集的最贵的一台吸尘器售价两千多欧元,折合人民币一万六千元,堪比吸尘器界的玛莎拉蒂。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这么热爱收藏各种各样的东西呢?

是的,在心理学家看来,收集的爱好和童年的经历息息相关。当然,这样的爱好也可能发展成病态的占有欲。动画片《双王》中的国王,就酷爱收集王冠,自己的要,别人的要,鼠王、南瓜王的要,死神的也要,为了得到王冠,甚至还不惜杀死对方,可以说,“收集”已经成为了一个魔咒,让他走火入魔。

类似于国王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在自己的收藏癖中获得乐趣与动力的。2015年2月,伦敦一家艺术馆里面就汇集了众多患有收藏癖的艺术家历年收集的各式物品。

“英国波普艺术教父”的彼得·布莱克,他的收藏千奇百怪且数量庞大,包括成套的娃娃、旧车标、玩具飞机、面具以及明信片。

他就公开说过,二战爆发的时候他只有7岁,整个童年除了鸟蛋以外几乎没有别的玩具。所以,几十年后的他对很多东西都有奇怪的购买欲。

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以他镜头中的哲学感而享誉全球。时间、记忆、梦想以及历史常常是他摄影的主题,黑白的影像世界在宁静中震撼人心。他神奇的收藏品中包括早期医学绘图,和50只带着血丝的玻璃义眼。

已故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则收集了一整面墙闪闪发光、形态各异的陶瓷饼干罐。据说,这些收藏品对于安迪·沃霍尔来说,象征着舒适、家庭生活与稳定。

当时负责展览的策划人就曾经说过,“在某些情况下,收集癖成为成年人延长童年的一种方式。”

回到童年的环境与状态里,这就意味着我们能够重新获得不受任何约束去创造的自由与重新理解这个世界的勇气。

就像电影《公民凯恩》中的那个谜题,商业大亨临死前念念不忘的“玫瑰花蕾”,究竟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那只是他童年的一个玩具。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怀旧?为什么总是扔不掉过去的回忆?也许,我们惦念的并不是童年,而是当年那个能够因为一件玩具、一张电影票、一个笔记本,就轻易感到幸福与满足的自己。

原来每个人都有收集癖相关阅读:

为什么很多人有“知识收集癖”?

从小就发现,我有“知识收集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上中学的时候特别爱摘抄,中外各种文学、文化、历史相关的知识我都喜欢记在本子上,有一次偶然发现有个同学有一本文化类的辞典,我如获至宝,拿到手上就特别希望这本辞典是自己的,当时既不知道怎么去买也没有钱,兴趣又太大,怎么办呢?摘抄啊!我就把我感兴趣的条目摘抄了很多很多,后来能记住的也没多少。

大学毕业之后爱买书,从拿到第一笔工资起,一周总要逛几次书店买点书回去,后来书积了很多,我辗转过很多城市,这些书大部分都被我寄回老家了,其中看过的最多不过五分之一吧。若干年后,我仍然保持着经常对书籍进行冲动性消费的习惯,看到某个大牛推荐了一本书,一冲动就去下单了,买回来后翻了几页就再也不看了,如此循环往复,攒了很多书,看的不多,看完了也很快忘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类似的行为还有很多:

看到一个还不错的电影资源,就先下载,然后再看吧。收集了几个T的资源,真正看的没几部,但是总舍不得删,总觉得以后会看,删了可惜。工作要用到很多资源网站,那么,都收集起来吧,分类整理一下,工具类的、素材类的、资源类的、资讯类……分门别类不知道收集了多少个网站了,但真正用得多就那么几个而已。生活里需要很多常识,有很多我都不懂怎么办呢?电脑里建个文件夹专门整理吧,于是建了个生活常识的文件夹,又是分门别类收集了很多知识,然而从来没看过。微博上转发了无数条“先码后看”的视频,一条也没看过。知乎上收藏了很多优秀问题和回答,收藏之后再也没看过。学习英语的时候,看到有用的知识点就摘抄下来,不断地积攒,但既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也没有再复习过。

以此类推,凡是发现要用到知识的地方,不是马上学习、实践,而是花大量时间去收集、整理知识,这种喜欢“收集知识”的行为,发生在很多人身上,也带来很多困扰,既然明知道很多“知识”都不会去学去看,为什么还是会收集呢?

形成“知识收集癖”的三大原因:匮乏心态、拖延症、缺乏学习方法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反省,我觉得形成“知识收集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01.对知识的匮乏心态

对“知识”有一种匮乏心态,总害怕“知识”不够用,总觉得拥有、知道的“知识”越多越好。这跟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主流意识里,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读书的重要性。精英教育的理念也非常推崇全才、知识渊博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几乎是所有读书人想达到的状态。至于这些“知识”是不是能训练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不是已经过时,从来没有思考过、辨别过。像饥饿的人渴望食物一样,不追求质量,只追求拥有和数量,用“集邮”的心态对待知识。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匮乏,源自“知识改变命运”的主流认知,掌握知识越多的人,出人头地的几率越大,因此造成了集体对知识的心理渴求和不满足,也影响着几代人的认知。拥有丰富的知识自然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僵化的思维和教条主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知识就是那些纸面上的东西,把“收集”知识这个行为等同于掌握了知识。

02.用“收集”代替行动,是一种拖延症表现

喜欢收集“知识”其实是一种拖延症,它掩盖的是我们不想去行动这个事实。一项具体的学习或者工作任务,是需要费脑力去思考的,它需要规划步骤、明确重点、合适的方法,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成果,需要有执行力,这相对于“收集”来说,是困难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在接下一项任务后,有一些人会陷入到资料的汪洋大海中,总觉得自己收集的资料还不够,所以不能立即开展工作。表面上,这些人是为了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好,实际上却是他们害怕开始真正的任务而采取的拖延策略,他们以为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就能迸发新点子,收集的越多能得到的想法和创意就越多,却不知道一味的收集能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

03.缺乏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知识对于学习和工作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学习知识不等于要把所有的知识都记在心里,写在本子上,整理到电脑上,因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本身,更不是自以为“拥有”了知识,而是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理解知识的方法,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为了学而学,要界定清楚学习的范围、目的,要有针对性,而不是漫无目的,看到“有用”的就想保存起来。

想一想我们买了那么多书却没有看,下了那么多资源也没看,收藏了那么多网站也没有打开,为什么呢?缺乏驱动力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只是随意抱着“涨知识”的态度收集知识,我们永远无法树立对“知识”的正确态度。只是“收集”而不是吸收运用,知识也不会属于我们。

放弃无效收集,让知识为我所用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很多知识不用记在脑子里,要用的时候即刻搜集就可以了。如果只是喜欢什么都整理,那就更没必要了,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们要是喜欢一部电影,就直接看,不要等到以后;

一本书如果买来还没看,就不要再买下一本书;

工作中记下几个常用的网站已经够了,我们又不是做网址大全的;

如果是现在用得上的知识,那么现在、立刻就去阅读,学习消化,不要指望先收藏起来以后再读,以后不会的;

……

重要的是,围绕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来学习知识,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生活中着重培养一两个兴趣领域,持续精进。否则人到中年只会一事无成,危机四伏。

意识到自己有“知识收集癖”后,我分几次把自己肯定不会再看的书挂到网上卖掉了,这些书伴随我换城市也换了不少地方,之后我没有不舍,只有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