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商 品 分 类

一张最丑自拍 扎克伯格花了160亿是怎么回事,关于扎克伯格好丑的新消息。

2022-09-01 22:05:04
摘要:

驱动中国2022年8月4日消息今日,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iPadOS16或延迟到10月推出,而iOS16正常在9月更新。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发布了一张来自元宇宙的自拍,成功惊吓到了全世界的网友们。

为了庆祝Meta旗下VR平台Horizon World上线法国和西班牙,这位科技大佬上传了一张元宇宙截图,除了他本人的元宇宙形象外,背景中还包括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堂。

自2018年3月剑桥分析公司泄露事件以来,扎克伯格一直以数据收集者的形象成为全网公敌。而他本人苍白的肤色、浑圆的绿色眼睛和僵硬的肢体动作,也成为了外界玩梗的素材。

在谷歌上关于扎克伯格的提问,最多的几条包括:“扎克伯格是一个机器人吗?”、“扎克伯格是人类吗?”。

针对扎克伯格最新的自拍,有网友评论道:“据我所知,元宇宙只不过是另一种动物森友会,只不过你会在元宇宙中被马克·扎克伯格追杀。”

知名的假新闻网站洋葱新闻也赶来拿小札开涮:“马克·扎克伯格担心他的元宇宙形象没有完全捕捉到他究竟有多么不像人类。”

在元宇宙这件事上,遭遇类似批判的科技大佬也不只是扎克伯格一人。

去年12月27日,百度召开了AI开发者大会。大会的举办地点在百度的元宇宙APP“希壤”。

这个赶着元宇宙热潮上线的新平台,经历了全网的嘲笑。

无论是人物的移动,还是场景的构建,都只能用“粗糙”一词形容。

希壤开放了冯唐艺术层、百度世界大会、会议中心主舞台、人机共生场景等多个场景。而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穿模”。用户操纵的角色走着走着很容易卡进建筑内部。

此外,根据科技媒体三易生活的测评, “由于“希壤”的设置是将语音功能的接收范围默认开到最大,所以在进入画面后就仿佛来到了一个热闹的菜市场”。

因为VR环境下的声音仿真相当困难,希壤只能传输10米范围内的声音,却不会根据远近距离变化。由于系统的不稳定,用户“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幽灵体验层出不穷。

有网友在App Store希壤的评论区直言:如果这就是元宇宙的模样,那我们还是好好呆在现实世界比较好。

如果说李彦宏赶鸭子上架,抢跑元宇宙,导致呈现效果太差,还算情有可原。8个月后,重金投入超过160亿美元的Meta元宇宙,还是一样粗糙的做工,就不免让人心生疑窦。

不少游戏爱好者表示,如今Meta的VR平台Horizon World,做工和2006年推出的任天堂体感游戏、2007年发布的《第二人生》处于一个级别。

随着网上的负面声浪一阵阵袭来,扎克伯格坐不住了。

上周五,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新的图像,展示了更进一步的元宇宙图景。

从图片上来看,扎克伯格本人的元宇宙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而希腊风格的古代广场也显露出更多考究的细节,证明过往几个季度投入的数百亿美元,并没有完全打了水漂。

他也承认了自己之前分享的照片“非常基础”,并保证元宇宙平台Horizon的实际画质要好得多,即使是在头带显示器中依然能保证优秀的画质。

此外,他还打了保票,称元宇宙平台Horizon即将迎来重大更新。

然而,他冲动的操作已经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市场普遍对于元宇宙的进展表达了悲观预期。

小扎一番操作下来,Meta的股价累计跌幅超过10%,几乎要再度触及历史新低。

而这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自从2004年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创办了Facebook以来,这家社交媒体迅速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成为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巨头。

社交媒体的触手,也开始伸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扎克伯格慧眼相中Instagram和WhatsApp,坐拥三大社媒的Facebook站在了时代的顶端。

但随着Tik Tok的忽然崛起,Facebook最重要的现金牛业务——广告,开始被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分薄。

屋漏偏逢连夜雨,Apple推出新的隐私策略,引领了一阵新的行业风潮。这严重打击了依据户信息精准投送的Meta广告。有分析师预计,每年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

而全球经济的大环境,迫使更多公司下调了营销预算,这进一步打击了Facebook、Instagram等广告业务的利润规模。

许多因素综合,让扎克伯格在上个月收获了创业以来最差的一份季度财报——营收首次录得同比下滑。

而扎克伯格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情形很可能继续持续下去,虽然他自己对于长期发展持有充分信心,但他也不知道这段低谷会在何时结束。

现实情况逼迫着扎克伯格降本增效。他在电话会议中表示,计划明年开始缩小各团队的人员规模,将精力转移到公司内部的重点领域。

事实上,或许时代抛弃Facebook和Instagram时,并不会特别打声招呼。

为了对抗短视频的凶猛攻势,扎克伯格选择尝试复制Tik Tok的成功。他把短视频功能添加到了旗下社交媒体Instagram中,并投入大量资源,试图再造出一个新的社媒帝国。

但这样的简单梦想,很快遭遇了反弹。

卡戴珊家族的网红们,首先扛起了反对扎克伯格的大旗。拥有Instagram平台3.6亿粉丝的Kylie Jenner抱怨平台的变革,要求减少短视频内容的比重,“让Instagram 再次成为 Instagram。(停止尝试成为tiktok,我只想看到我朋友的可爱照片。)”

这很快成为了一则流行趋势,更多依赖图片形式传递信息的网红们,开始呼吁保持Instagram的初心。

Instagram的负责人不得不出面解释,并表示针对当前的改变,平台会有所调整。

而Meta的另一个拳头产品,扎克伯格发家致富的Facebook,已经古老到看不到改革的希望。年轻一代开始普遍抛弃它,有人说:“Facebook 是为老年人服务的。”

事实上,自从发布Facebook以来,曾经的互联网天才扎克伯格再也没有了新的发明。他凭借优秀的眼光相中了Instagram 和 WhatsApp,并凭借大公司、大资本的力量,将其他人的发明引入其中。

但这样的红利,已经难以支撑Meta稳固当前的江湖地位。

于是扎克伯格开始把目光投向元宇宙。

2021年10月28日,扎克伯格召开了Facebook Connect 2021,发布了一款新的VR头显,展望了元宇宙的未来,并出人意料地改掉了Facebook的公司名字。

扎克伯格选择了元宇宙“Metaverse”的前4个英文字母“Meta”,以表达大方向转变的坚定决心。

扎克伯格许诺,将用5年把Meta打造成真正的元宇宙公司,在10年后覆盖10亿用户,带领人类步入元宇宙的时代。

而这样的愿景并不便宜。

VR作为过去几年的风口,已经造就了一批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企业,又见证着其中绝大多数纷纷倒下。

而没有基础设备和技术普及的支持,元宇宙永远只能成为口头的许诺,难以照进现实。

为此,Meta开始进一步加码在VR领域的投入。根据财务报表,仅一个季度,Facebook负责VR设备的硬件部门就花费了近 30 亿美元。

大笔投入确实帮助Meta抢占了市场,迄今为止,已经售出超过1000万台 VR 头戴设备。今年2月份,Meta宣布元宇宙平台Horizon World用户数量突破30万。这些数字,相比数百亿的巨额资金,目前可见的回报依然杯水车薪。

这样的资源分配,也导致了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数额越加难看。

当然,相较于扎克伯格对元宇宙设想的巨大远景,目前的时间尺度还太过狭小。

不过,无论是谁,见过了扎克伯格的元宇宙自拍,恐怕都会在心里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Meta的元宇宙,还会有未来吗?”

扎克伯格,抄出一个帝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ID:techsina),编译:匀琳,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8月5日,Facebook旗下Instagram推出新的功能Instagram Reels。

Reels允许用户制作和发布15秒短视频,提供海量音乐库,视频发布算法还可以让用户看到最热门视频,而不是针对用户偏好定制的个性化内容。

似曾相识否?这分明就是复制版的TikTok。

Facebook又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Reels,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TikTok发推:嗯,看着很眼熟啊……

自2014年以来,Facebook没少“复制”过竞争对手平台上推出的成功功能。Reels只是最新的一次尝试。

Facebook会密切关注竞争对手,如果他们发布了一些成功的产品,Facebook就会马山跟进,“阻止竞争对手在市场立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CEO扎克伯格在2012年的一系列往来邮件中写道。

这份曝光的往来邮件还显示,当时,Facebook的高级员工曾赴中国向人人网创始人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取经。在汇报中,这名员工写道:“或许这样做可以更快发展,因为他们只是在抄袭别人。”

扎克伯格对此很感兴趣,COO桑德伯格也十分认同。甚至,一位项目管理人员透露说,他们乐意看到Facebook“更大胆、迅速地”复制竞争对手。

在7月份刚结束的科技公司反垄断听证会上,面对议员提问,扎克伯格拒绝透露2012年邮件往来之后,Facebook抄袭了多少公司。但根据公开整理的资料和媒体报道,除了TikTok之外,过去六年多时间里,Facebook至少抄袭了六款应用。

2020年4月:Messenger Rooms

移动端的Messenger Rooms

疫情迫使越来越多人不得不在家工作和学习,和朋友的聚会玩乐也只能通过线上的方式。这时候,视频会议工具成了隔离时期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比如Zoom和Houseparty等等。

2011年华裔工程师袁征在硅谷创办了Zoom。视频会议应用Zoom发布后一直增长稳定,但自去年12月疫情发生以来,Zoom的使用率一下子疯涨1900%;日活跃用户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从100万增长到2亿人次。甚至,“Zooming”也已经成了开视频会议的新代名词。

“Zooming”现象自然也引来了Facebook的注意。

眼瞅着Zoom和其他视频会议每天收获更多新用户,不愿看到竞争对手分流自己用户的Facebook马上在今年4月份也推出了自己的群组视频电话功能Messenger Rooms。

Rooms允许用户通过链接发起不超过50人的视频电话会议,没有Facebook或Messenger账户的用户也可以通过链接加入会议。会议发起人可以把会议设为私密,阻止未受邀请的访客随意加入,也可以踢走不受欢迎的与会者。

在线会议期间,用户可以使用Facebook的虚拟现实滤镜以及设置虚拟背景,让自己看上去像是在海滩、或在农场、或在斯坦福大学等等。

这些功能,Zoom都有。尤其是虚拟背景,原先更是Zoom的特色。

扎克伯格说,每天,约有7亿用户在Messenger和WhatsApp上拨打电话。所以,公司希望进一步帮助人们发起群聊视频电话,让沟通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但事实上,Facebook之前也尝试过开发独立的群组视频应用,那会被复制的对象是另一款视频会议产品Houseparty。但去年,该项目终止了。只不过,最近Zoom和其他视频会议应用的极大成功,让Facebook可以在这时候毫不犹豫地推出Messenger Rooms。

2020年4月:Facebook Gaming

Facebook Gaming

游戏直播是另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和视频会议一样,人们对游戏内容以及游戏直播的需求大幅上升。

大约两年前,Facebook Gaming发布之前,市场上已经有两大实力平台:Twitch和YouTube Gaming。YouTube Gaming更偏向游戏内容;而在游戏直播方面,创作者和消费者的首选应用一直都是Twitch。

2014年,Twitch被亚马逊收购后,增长呈指数趋势。2020年二季度,Twitch上的观看总时长达到了50亿小时,市场份额占67.6%。除了直播之外,Twitch有庞大的用户社区,包括玩家、电竞选手和游戏内容创作者等,还有常规的需要邀请才能参加的锦标赛“Twitch Rivals”。

Facebook Gaming除了增长数据比Twitch好看一点外,其他都要落后于Twitch以及YouTube Gaming。

所以,为了最大化利用疫情创造的机会,今年4月份,Facebook为Facebook Gaming推出独立的应用。在直播和社区功能外,该应用还有一个特点是“Tournament模式”(锦标赛模式)。

和Twitch相似,但又有些不同,准确来说,是比仅邀请模式的Twitch Rivals更向前发展了一步。Facebook Gaming上的“Tournament模式”允许用户举办各种形式的锦标赛。

虽然我们不能严格地将“Tournament模式”定性为抄袭,但也着实有理由怀疑该模式借鉴了Twitch Rivals的创意,并且在此基础上又做了改进。

这样做的目的也很明显:取代Twitch,成为游戏直播领域的No.1!

2016年10月:Marketplace

Facebook Marketplace

Craigslist是一个具有25年历史的分类广告网站。在美国,人们如果想要发布免费的本地分类广告或出售一些二手商品等等,他们首先想到的基本上都是Craigslist。

虽然Craigslist网站的界面很丑,几十年来也没有什么变化,但它依旧是“全球第一的分类广告网站,无论是从收入还是流量上来看,”AIM Media的彼得·佐尔曼在2019年时说,“单一网站一年可以创造10亿美元收入,实在了不起。”(注:Craigslist并未披露收入数据。AIM Media根据广告展示估算出Craigslist在2018年创造的收入约为10亿美元。)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自然逃不掉被Facebook盯上的命运。

事实上,Marketplace也确实给Craigslist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过去二十多年,Craigslist几乎没有任何改进,一直以网页为主。因此,虽然都是发布分类广告,但Marketplace的用户体验更好。除了网页,用户还可以从Facebook应用访问Marketplace,可以更加快速地发布小广告、更加方便地浏览小广告、更容易转手二手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比Craigslist更安全(虽然Facebook的数据安全本身也是一大问题)。

眼看着Marketplace一步步发展壮大,分类广告网站界曾经的老大Craigslist终于在2019年底推出自己的应用。

Craigslist的应用

这下,反倒Craigslist像在复制Marketplace了。这也只能怪Craigslist没有抓住移动端的趋势,让Facebook有机可乘。

2016年8月:Instagram Stories

要说Facebook抄袭,Instagram Reels之外,最最实锤的莫过于Instagram Stories。当然,Instagram Stories也是Facebook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次抄袭。

Snapchat在2013年的时候就曾率先创新推出Stories功能,让用户发布一组图片或短视频,这些发布的内容会在24小时候后自动删除,即我们熟悉的“阅后即焚”,当然这也是Snapchat最大的招牌。

2016年,已经被Facebook收购的Instagram把这些功能悉数都搬到了自己的平台上,甚至连名字都不改一下。

所有人都知道,Facebook的Instagram Stories就是抄袭的Snapchat Stories。

就连当时的Instagram CEO凯文·希斯特罗姆也承认:“这一切,都要归功于Snapchat。”

他还说:“很长一段时间,Instagram平台上到处都是用户发布的Snapchat链接。很显然,人们希望拼接这两个不同的产品。所以我们给了用户他们想要的功能。”——直接把Snapchat的Stories功能拿了过来。

希斯特罗姆还直言不讳地谈到自己对“抄袭”的看法:“创新当然值得鼓励。Instagram也创新使用过滤镜。但是,重要的不是谁在创新。Facebook发明了feed功能,后来LinkedIn在用,Twitter在用,但各自的feed都不一样,目的也不同。谁也没有瞧不起那些借鉴大家都公认为很棒的创意的人……每一家公司都在应用最棒的形式或者最新技术。Snapchat上的面部滤镜和幻灯片式的照片展示,这些之前不也早就存在了吗?难道这样Snapchat就不伟大了?Gmail也不是第一个邮件客户端,iPhone也不是第一台手机,这些公司就不伟大了?我觉得这些公司都很伟大,Facebook也很伟大。大家一起创新,一起改进,这才是硅谷有趣的地方。”

不止如此,Facebook在发布抄袭功能的时机选择上,也充满心机。就像对付TikTok和Zoom一样,Facebook选择在Snapchat的母公司Snap准备上市的前夕。Snap在2017年初上市,Instagram Stories在2016年发布,后续马上又更新了更多直接从Snapchat抄来的互动功能。后来,Snap的股价在上市后第三天大跌12%以上,来自Facebook的激烈竞争是让多家机构看空Snap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Facebook早已把Snapchat的Stories功能复制到Instagram之外的Facebook应用和Messenger应用上,每一个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量都超过了Snapchat。

Snapchat则越来越消失于众人视线。

2015年3月:On This Day

Facebook上的“On This Day”功能,也就是“那年今天”,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那年今天”可以展示几年前的今天发布的照片、帖子、状态等等,给用户带来满满的回忆。

但是,这个功能,也是Facebook抄来了。

自从2010年开始,Facebook就一直在尝试如何理想地展示用户在过去发布的内容。一年多之后,一家名叫Timehop的创业公司带来了“那年今天”的概念。

但Facebook一直等到Timehop获得成功后,即看到该应用在移动端收获600万日活跃用户之后,Facebook才出手:正式发布“那年今天”这个怀旧功能。

虽然抄袭了Timehop,但Facebook仍有它的局限性。Timehop可以从用户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Flicker、Dropbox还有手机相册等地方收集回忆,但是Facebook的回忆只限于Facebook平台。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抄袭的Timehop显得十分淡定。该公司CEO乔纳森·魏格纳听说自己的应用被Facebook抄袭了之后,甚至有些欣喜。他说:“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非常棒的认可,证明我们的努力是有价值的。我们的一个投资者说的很漂亮,他说‘如果Facebook没有入侵你的领域,那很有可能说明你的方向没什么价值’。”魏格纳还说,Facebook的抄袭证明“Timehop是重要的,回忆也是重要的。”

2014年6月:Slingshot

如果被大公司抄袭,是一种认可的话,那么Snapchat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在Facebook照搬了Snapchat Stories之前,Facebook早已经盯上了年轻的、充满创意的Snapchat。“阅后即焚”是Snapchat的最大卖点,在年轻用户中间大受欢迎。

于是,Facebook也推出了自己的带有“阅后即焚”元素的独立应用Slingshot。和Snapchat一样,用户打开Slingshot后,首先自动弹出来的是摄像头;拍完照片或小视频后,用户可以立即对内容进行编辑,添加滤镜、随意涂鸦或者加上文字说明、背景音乐等等。满意后,用户可以直接把作品发送给朋友。

跟两年后直接抄袭不一样的是,这时候的Facebook似乎还有点节操。Slingshot的基础功能是借鉴的Snapchat,但区别也是明显的。

首先,Snapchat是一对一内容分享,而Slingshot可以同时直接分享给一群好友;其次,Slingshot的最大特点不是阅后即焚,而是“用内容换内容”。也就是说,当你收到好友发来的照片或视频后,你无法立即查看。只有在你给对方发回自己的照片或视频后,才能看到对方发来的内容。如果对方发来多个内容,你也要用等量的内容去交换……

Slingshot的产品设计师乔伊·弗林说:“这样可以促进大家的参与感。”

“用内容换内容”看似是一个可以超越“阅后即焚”这个特点,为应用摆脱抄袭嫌疑的创新,然而这个创新着实是一个败笔。

因为Slingshot实在跟Snapchat太相似了,但用户一通操作猛如虎后却发现,这跟Snapchat完全是两回事:不分享就不给看别人的内容?

这样奇葩的设计,要说促进参与感,恐怕是设计师的一厢情愿。

所以,三个月后,Slingshot就删掉了这个可以区别Snapchat的最显著功能。一年多后,Slingshot项目彻底完蛋。

有了这一次的失败经验后,Facebook再抄袭起来,就不再画蛇添足,而是直接照搬了。

Facebook创新枯竭了吗?

回顾Facebook的产品开发史,我们可以发现自Messenger应用之后,Facebook再也没有成功开发出自己的热门应用。

热门的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和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是Facebook收购的。Instagram上备受欢迎的Stories功能是从Snapchat抄来的。

甚至,7月末的听证会上,有议员指出,Facebook在收购Instagram时,曾威胁后者的创始人,不出售就会推出一样的功能毁了Instagram。

但即便是抄袭,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

“这些年,Facebook抄袭其他公司产品的大多数尝试都失败了。Instagram上的Stories功能是一个特殊例外。或许,Reels也有机会,但这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eMarketer的首席分析师德波拉·威廉姆森说。

为了保持创新,带来更多新应用,Facebook在一年前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New Product Experimentation(NPE),来设计、开发和发布应用,给用户“呈上全新的社区建设体验”。NPE团队可以快速推出新应用,甚至在应用不达预期时直接终止测试。

然而,上个月初,NPE团队宣布终止的Hobbi应用依旧有抄袭之嫌。Hobbi可以让用户管理和保存和个人兴趣爱好有关的图片,跟图片管理应用Pinterest十分相似。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Facebook还会推出更多测试应用。但究竟是创新还是抄袭,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