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商 品 分 类

革命先烈慷慨赴死是怎么回事,关于革命先烈慷慨赴死靠的是的新消息。

2022-09-01 20:41:05
摘要: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遭到水师提督李准率领的北洋军镇压而不幸失败。本文讲述的是参加广州起义的这些革命党人在起义前夕,泪流满面与亲人诀别后毅然慷慨赴死。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遭到水师提督李准率领的北洋军镇压而不幸失败。本文讲述的是参加广州起义的这些革命党人在起义前夕,泪流满面与亲人诀别后毅然慷慨赴死。

农历3月25日,林觉民和一批有志于革命的同志们一同乘船从福建赶往香港。林觉民深知一旦几天后举行起义,那就是生离死别了,不止他,这一批的同志们哪个不是要生离死别呢?

林觉民深知,这批同志都是随他一起行将赴死的人,哪个不是家里的支柱?哪个家里没有父母双亲要侍奉、妻子儿女要照顾?还有很多人家里的情况比林觉民要困难得多的。

比如刚刚21周岁的陈更新,他结婚不到3年,家里弱妻幼子,从炮术学校毕业后进入广西桂林投靠方声涛等同盟会实权派骨干,1911年春他生病期间得知革命党人将在广州举事。

陈更新因为自己重病在身不能参加广州举事而苦闷不已,等到病情稍好,刚好有同志李恢来接,他就和李恢星夜乘船前往广州。陈更新在船中和李恢的一番长谈让人满腹辛酸。

陈更新说,我结婚3年,内子不嫌我穷困,常鼓励我立志,我们沽酒对酌,形影相依,这种深情丝毫不逊于古人。此番举事必然遭遇不幸,要是我们膝下无子,我必定以死相殉!

但现在儿子尚在襁褓之中,我即使有一死了之的想法也无法去做,我家里贫困至极,无立锥之地,亲戚朋友人情淡薄,况且这种世道,我更是无法依赖他们!

我死不足惜,只是孤儿寡妇,以后托付给谁呢?陈更新说完神色凄惨,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李恢听了,也觉得满腹辛酸,两人相对无言,只是默默流泪。

但陈更新很快又振作起来,他说,大丈夫应当视死如归,怎能如此瞻前顾后,像个孩子似的悲悲戚戚?如果全国同胞能因为我的死而受到鼓励,那么,神州大地必有光明之日!

农历3月25日晚,陈更新与林文、林觉民等人从香港进入广州,听说林尹民、郑烈第二天抵达香港,又特意与林觉民返回香港来迎接他们。

陈更新见到郑烈,笑道,一别7年,想不到临死还能见上一面,真是人生一大快事!他又笑着对林尹民说,听说你酒量很大,未逢对手,我酒量也不小,平生没有醉过。

等到起义成功后,我们直捣北京,到那时候,我再跟你捧酒坛一决雌雄!林尹民闻言连声叫好。

再比如冯超骧,他家里也是十分穷困,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常年生病,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劳力,很早就当家了,不仅辛勤工作赚钱养家,还对父亲特别孝顺。

冯超骧的妻子深明大义,和冯超骧同甘共苦而没有怨言,住的房子破败不堪,穿的衣服是破布败絮,吃的是糠豆杂粮,经常连填饱肚子都难,有时候甚至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林觉民回福建招募同志,劝说冯超骧前往广州,冯超骧犹豫了。他内心虽然也迫不及待想同去广州,但想到父亲病重要人照料,而他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劳力,就有了婉拒之意。

林觉民也就没有勉强冯超骧。但不久冯超骧又想通了,他说,国家的事是公事,家事是私事,我爱父亲虽然远超常人,但现在应该放弃私事而投身公事!

我宁愿背负不孝的罪名,也不能失去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以至于最后沦为亡国奴!冯超骧向父亲言明,父亲坦然相告:儿子你尽管去,为国努力,不要挂念我!冯超骧闻言低头哭泣。

冯超骧接着和妻子告别,妻子说,你赶紧去,如果你出现不幸了,3个月之后如果还没有你的音信,我就投缳而死(就是自缢而死),追随你到地下!

冯超骧凄然劝慰妻子,说,你绝不可以这样做,家中上有年老多病的父亲,下有年幼的弟弟,我的死已经难以挽回,如果你也如此,以后侍奉老人、照顾弟弟的事,托付给谁呢?

说罢,冯超骧和妻子抱头痛哭,冯超骧走后不久,父亲病情恶化,很快就去世了。冯超骧在途中听此噩耗悲痛欲绝,大口吐血,说,如果胜利,事成之后,我当自刎向父亲谢罪!

从这之后,冯超骧再也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再也没有哭过,无论是为革命还是为了尽孝,在冯超骧的心中,其实已经把自己当作了已死之人。

起义之日临近,大家都抱着必死之心,纷纷向家人和亲朋告别。黄兴给好友梅培臣等人写信,宣称将身先士卒,努力杀贼,这封信就当是绝笔书。陈与燊也写好了两封遗书。

农历3月26日晚的半夜时分,林觉民想起父亲、弟妹和妻子、孩子,心潮澎湃,难以入眠,于是,挑灯写了两封绝笔书,向父亲和妻子解释自己已投身革命,向他们道歉并告别。

林觉民想到自己将要与世诀别,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顿时涌上心头,不觉泪流满面,他先写了绝笔书给父亲,称自己不能尽孝是大罪,但有益于全国同胞,希望父亲原谅他的不孝。

接着,林觉民在一块白绢上写下了令人泣血、读来肝肠寸断的《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凌晨3点左右,林觉民写完两封绝笔书,用布包好,第二天一大早带给一位朋友,托他转给家人。处理完此事,林觉民好像完成了自己的后事,了无牵挂,和同志们从容奔赴战场了。

彭家珍:慷慨赴死为共和

2018-04-10 20:48 | 人民日报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的彭大将军专祠内,一座高近10米的石碑矗立其间,碑身南北面书有“彭大将军家珍烈士纪念碑”,东西面写着“先烈彭大将军家珍殉国纪念碑”。

1912年1月26日的深夜,北京西四北红罗厂,清朝顽固派首领良弼家宅门口响起猛烈的爆炸声。23岁的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彭家珍只身深入虎穴,用土制炸弹将良弼炸死,自己则英勇捐躯。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人(今青白江区城厢镇人),1888年4月9日出生。1906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赴日本考察学习军事,在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接受孙中山先生倡导的革命思想。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但清王朝以良弼为首的顽固派不甘失败,组织“宗社党”拼力反抗革命。良弼是“宗社党”领袖,他坚决反对清廷与革命政府议和,欲集结十万清军与革命军决一死战。

为了扫清革命阻碍,彭家珍自告奋勇,决定舍身前往刺杀良弼。彭家珍通过调查发现,良弼的亲信弟子、奉天讲武堂监督崇恭与自己外表相似,可以假扮他去见良弼,于是便印了崇恭的名片,又购买了一套清军官服。

1912年1月26日晚,良弼乘坐的马车回到府邸门前,当他正从马车上迈下一只脚时,一个身着清军官服的青年人迎上来递上一张名片。良弼觉得不认识眼前这个人,诧异之间欲转身快步回府。突然,青年人掏出一枚炸弹,一声巨响后,良弼应声倒地,左腿当即被炸断。一块弹片也击中了青年人的头部,他不幸壮烈牺牲。这个青年正是彭家珍,时年23岁。两天后,良弼伤重死去,同时殒命者还有其八名卫兵。

那是一个为革命慷慨赴死的年代。爆炸行动前,彭家珍写好绝命书,连同账簿和现洋200元装入皮包内,交给同志。“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这是彭家珍留下的生命绝唱。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在爆炸行动10多天后,清朝宣统皇帝下诏宣布退位,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从此终结。孙中山称赞彭家珍“我老彭收功弹丸”,并追赠其为“陆军大将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签发给其家属《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表彰彭家珍“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彭家珍已经牺牲100多年,如今家乡城厢镇的变化非常大。近年来,城厢镇以重点镇建设为契机,以现代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五区一带”和古镇保护开发的产业发展布局为基础,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原标题《彭家珍:慷慨赴死为共和(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原作者 吴文诩,编辑 吕苏娟)